你有没有发现,有些孩子总是小心翼翼,做事情总怕出错?有些明明很有潜力的孩子,却总觉得自己“很笨”?其实,孩子的自信心就像一棵小树,想要它长得笔直挺拔,父母的鼓励就是阳光和雨露。研究表明,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性格成长,有着巨大的影响。对孩子来说,父母的一句鼓励,胜过千言万语的训斥。想让孩子更自信,父母不用说太多大道理,每天说这3种话就够了。一:第一种话,肯定孩子的努力“我看见你的努力了,你真的很棒!”孩子的自信,很多时候来自他们知道“自己的努力被看见”。如果父母只关注结果,比如考了多少分、拿没拿到第一,就会让孩子觉得“只有成功才值得被爱”。而父母对努力的肯定,能帮助孩子建立内驱力,让他们愿意持续尝试。心理学家卡罗尔·德韦克提出,父母如果只赞美孩子的天赋,比如“你真聪明”,会让他们更害怕失败,因为他们不敢面对可能被“拆穿”的风险。相反,当父母强调努力,比如“你很用心”,孩子就会更愿意迎接挑战。比如,孩子写了一篇作文,可能语句并不完美,但父母可以说:“这篇作文你花了很多心思,特别是这段写得很有想法!”即使孩子帮忙洗碗时没洗干净,也可以说:“谢谢你帮忙,第一次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!”成长的路上,父母的肯定是孩子最好的动力。二:第二种话,表达对孩子的信任“我相信你可以做到,加油!”很多孩子在面对新任务或挑战时,会感到害怕,觉得自己“不行”。这时候,父母的一句“我相信你”,就像一束光,能驱散他们心中的阴影。父母的信任,是孩子敢于尝试的底气。发展理论指出,孩子在6到12岁时,特别需要尝试和体验成功。如果父母传递信任,孩子会更有动力去解决问题;如果总是质疑,孩子就会觉得自己“不行”,从而产生自卑感。比如,孩子不敢独自上台表演,父母可以对他说:“你之前已经练得很好了,我相信你能做到!”如果孩子考试前很紧张,也可以拍拍他的肩膀,说:“尽力就好,妈妈相信你的实力!”父母的信任,是孩子敢于迈出第一步的勇气。三:第三种话,认可孩子的独特性“你是独一无二的,你这样很好。”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,孩子经常会被拿来与别人比较。如果父母总说“看看别人家的孩子”,孩子就会觉得自己“永远不够好”。相反,父母如果认可孩子的独特性,就能让孩子感到被接纳,从而更自信地展现自我。每个孩子,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和价值。若父母能够接纳并认可这些特质,孩子就会对自己有更积极的看法,从而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感。比如,孩子画了一幅“歪歪扭扭”的画,父母可以说:“你的创意真特别,这里用的颜色很有趣!”即使孩子跑步比赛没拿名次,也可以对他说:“虽然没有得奖,但你一直坚持到最后,我为你骄傲!”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光,父母的认可,就是一面让这道光更亮的镜子。为什么这3种话,对孩子这么重要?孩子的自信,不是天生的,而是从一点一滴的鼓励中建立起来的。研究表明,自信的孩子更有积极性,也更能从失败中爬起来。父母的鼓励,不仅能让孩子觉得“我能行”,还会让他们学会在面对困难时找到力量。孩子的自信,从你的话开始。与其责备孩子的不足,不如多看看他们的努力;与其拿孩子和别人比,不如告诉他“你很好”;与其怀疑孩子的能力,不如坚定地说“我相信你”。每天对孩子说这3种话,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被看见、自己的存在被肯定、自己的未来被信任。你会发现,孩子的笑容会越来越灿烂,眼神会越来越坚定,脚步会越来越有力。【图片来自网络,侵立删】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